本周,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少见的同步上涨现象——美元指数与美国主要股指齐头并进。分析人士指出,这一局面反映出投资者在权衡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后,重新调整了风险偏好结构。
自9月美联储重新启动货币宽松周期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上涨约3%,强势表现出乎市场意料。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走势背后有三大推力:
首先,投资者重新评估了联邦基金利率的未来路径。尽管市场普遍预计未来18个月将有多达五次降息,但美联储最新预测显示仅三次,反映出政策层面对通胀粘性的谨慎态度。
其次,欧美及亚洲主要竞争货币的疲软进一步放大了美元的相对吸引力。法国预算僵局、日本首相更迭以及英国财政赤字的持续扩大,都削弱了投资者对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信心。
第三,即便在美国政府部分停摆、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温的背景下,美元仍保持坚挺。这表明市场对美国政治风险的耐受度依旧较高。投资者普遍相信,政府关门只是暂时性的技术事件,而中美最终仍会寻求谈判妥协。
进入10月后,美股的波动性显著上升。标普500指数在月初经历了年内最剧烈的抛售之一,随后又快速反弹,成为今年以来波动最频繁的月份。
尽管市场情绪反复,但企业盈利表现亮眼为股市提供了支撑。数据显示,约85%的已披露财报的公司业绩超出市场预期。摩根大通预计,标普500成分股第三季度盈利将同比增长12%,远高于华尔街此前7.7%的共识。
分析人士认为,投资者正逐步调整对市场的预期。此前长期忽视负面信号的多头情绪,正因贸易摩擦、关税风险及全球经济放缓担忧而变得谨慎。
多家机构警告称,美元与美股同步上涨的局面可能难以长期维持。高盛的最新研究指出,标普500的反弹主要来自空头回补而非新增资金流入,若后续宏观数据不佳,市场可能再度进入震荡整理阶段。
与此同时,部分外汇策略师认为,美联储在10月与12月降息25个基点几乎已成定局,后续若进入暂停期,美元或在高位企稳但上行动能趋弱。
总体来看,当前美元的坚挺与股市的韧性,更多体现的是市场对“温和降息+经济软着陆”的押注,而非全球风险的消退。短期内,投资者将继续密切关注美联储官员言论及中美贸易磋商进展,以判断美元与美股能否延续这场罕见的共振行情。